优化“盘”法 让沉淀国有资产“活”起来全力打造罚没资产处置“新疆样本”
罚没资产进场交易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阳光之路,新疆产权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疆产权交易所)作为新疆区域内唯一的全国AAA级信用评价省级产权交易机构,自成功入围自治区行政事业资产和罚没资产承办机构以来,依托自身专业化平台优势,始终坚持以“匠心”服务品质擦亮企业品牌底色,深研优化罚没资产盘活方式,最大限度挖潜增效,助力罚没资产变现按下“加速键”,日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顺利实现罚没资产变现金额442.3万元。
因罚没资产多为珠宝、玉器等贵重物品,新疆产权交易所凭借着多年来从事各类资产处置的丰富经验,从处置资产上拍到最终交付,提供包含理货拍照、清点分类、项目推介、现场踏勘、竞拍咨询、过户交割等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并针对处置方、竞买人的需求制定规范性与灵活性并存的交易策略,整个交易过程充分展现了产权交易机构价值发现、交易增信、廉洁护航的平台功能,为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带来细分节点的专业支撑,最大限度提高罚没资产的盘活力度,让罚没资产置于“阳光之下”。截至目前,新疆产权交易所受委托处置了罚没资产4988件,在e交易平台上实现挂牌金额3935.25 万元,其中268件物品实现竞价交易,成交金额高达442.3万元。其中和田玉原料(原料2017G-J-HTY067-A-04和田玉),在e交易平台上实现了268人次的围观,挂牌金额为16.2万元,经过49轮竞价,最终以22.1万元成交,增值率高达36.41%。
新疆产权交易所采用“多渠道+多平台”的宣传推介模式,通过在e交易平台设立“罚没资产处置专区”,让罚没资产在“阳光”下进行;与玉器珠宝行业协会合作,在各大珠宝玉器商城开设罚没资产“淘宝”宣传;依托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平台等各类社会化媒体资源,将罚没资产面向社会进行“亮相”,充分发挥平台信息资源聚集优势,加大吸引潜在竞买人的关注力度。在项目的信息披露、竞买报名、保证金退缴、竞价交易等流程中依托“数字化”交易模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确保交易效益最大化,截至7月上旬,“罚没资产处置专区”围观数高达200万余次,近千余人进行咨询,300余人次参与报名,关注度创历史新高。“互联网+”的竞卖模式打破了拍卖处置的地域限制,大大提高资产交易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更杜绝了暗箱操作和串标的可能,拓宽了我区处置罚没资产的社会参与度,实现罚没资产价值最大化,对确保罚没资产的保值增值产生了积极意义,为今后我区罚没物资的处置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罚没资产的成功处置,充分展示了新疆产权交易所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新疆产权交易所为着力打造我区罚没资产交易“样板”项目,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秉持“匠心”服务理念,将服务做到业务前端,项目前期积极与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沟通协商,组建专项工作小组,确定交易细则和具体要求,精心优化交易流程,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妥善解决交易问题,全方位推行落实对接跟踪式服务机制。本次罚没资产成功处置案例,充分发挥了新疆产权交易所信息集聚、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与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这一合作模式也为其他沉淀国有资产的处置提供了成功范例,推动其他部门罚没资产参照进场公开交易,为规范相关领域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疆产权交易所将持续深耕专业领域,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积极探索拓宽市场化业务,创新资产处置模式,持续为资产高效处置注入新动力,为盘活资产、促进新疆区域经济多元发展贡献产权力量。
(来源:新疆产权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