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亿朋投资:产权市场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一、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
2023年9月,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习近平再次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新质生产力。
二、新质生产力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三、产权市场是服务各类所有制企业及生产要素全生命周期优化配置的非标资本市场
产权市场历经三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在完善产权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服务国企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交易规模持续增长
2023年,产权市场全年完成交易项目11726万余宗,同比增长80.27%;年交易总额达到25.3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9%。
2、交易范围不断拓宽
产权市场的业务范围逐步扩展至资产股权类、金融资产类、自然资源类、环境权益类、招标采购类和数据要素类共6大类,近30个业务品种,覆盖各类产权和资源要素流转配置和资金融通。
3、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产权的界定-配置-交易-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已经形成各类业务交易制度完备、业务规则完善、市场服务高效、监管机制到位的运营体系。
4、交易机构集团化发展
上海、广东、山东、黑龙江、河南等10多个省市区产权交易机构成立了交易集团。
四、新时代赋能产权市场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1、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市场基础,产权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引领性和推动性的重要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要素和资源包括土地和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能源、生态环境。“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推动各产业有序链接、各类要素和资源的高效畅通,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当前,产权市场已经逐步成为了全要素、全资源、综合性的非标市场交易平台。近年来,产权市场不断发挥产权交易机构体制机制和创新驱动优势,通过市场能力建设、治理机制创新,服务绿色、知识产权以及数据等新型要素培育,推动数据要素、技术与绿色要素有机融合,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是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引领性和推动性的重要力量。
2、搭建技术、资本、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产权市场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产权市场不仅规范和促进国有产权有序流转的平台,更是一种要素和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新制度、新机制和新方法。
一方面,产权市场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国企改革的过程即是完善国资国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过程,三项制度改革、混改、“两非”处置、双百行动、科改行动、建设现代新国企等等一系列国企改革工程的目的是建立新型生产关系,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国企改革的持续推进,加速了国资央企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的新动能。
另一方面,产权市场是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流动的重要渠道。产权市场发展过程中新型要素市场生态持续丰富,有效发挥了交易力量,助力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近年来,产权市场重视和加速碳市场、知识产权市场及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的培育。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面,产权市场近年来开展的环境权类业务包括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绿色公共服务和再生资源交易等。2023年,产权市场完成环境权类项目38万宗,成交额416.93亿元,成交额较2022年增长212.7%;在助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方面,2023年,产权市场完成知识(技术)产权交易34180宗,交易额2253.98亿元(含技术合同登记);在知识产权市场方面,聚焦科技企业等市场主体需求,搭建“知识+资本”融合平台,提升知识产权交易服务的能级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市场在技术要素定价、交易中的重要作用,畅通流通渠道,激发市场竞争活力,推动技术要素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2023年,产权市场完成知识(技术)产权交易34180宗,交易额2253.98亿元(含技术合同登记),其中完成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转让项目3603宗,交易额339亿元,实现增值7964万元。
3、数字经济是形成发展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逐步融入生产生活各环节,深刻影响并重构着经济社会结构,并通过与技术、资本、土地、劳动力等其他生产要素融合,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数据交易将在促进数据产业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产权市场充分发挥产权交易机构体制机制和创新驱动优势,持续推进交易品种创新,2023年,数据要素类业务第一次纳入产权行业年度统计,全年共完成数据要素类业务13674宗,成交额107.62亿元,增值金额40.92亿元。其中:数据产品项目近12396宗,成交额16.7亿元。
4、国资央企成为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驱动,是新技术持续涌现并不断渗透融合深度应用,创造新产品、催生新产业、产生新价值的过程。
国资央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还是央企2024年重点任务的部署导向,都将科技创新放突出位置。产权市场是在我国国企改革中诞生的资本市场,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及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产权市场在服务国资国企过程中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五、产权市场加快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
1、发挥产权市场核心功能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产权市场在服务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主要聚焦大力推动功能性改革,巩固制度性改革成果,持续完善改革推进机制等,旨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契合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是国有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依据。
国企改革至今,我国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和建设以及深化中央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等方面,均取得积极成效。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实施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市场化推动29家企业集中签约,推动25组专业化整合项目;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举办13场共链行动,带动超5000余家企业。
2、提升产权市场服务能级,构建全要素、全资源、综合性的非标市场平台
由科技创新市场、数据市场、碳市场等组成的新质生产力要素资源市场是高水平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市场体系建设的新进程。
目前,产权市场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优势逐渐显现,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已逐步建成全要素、全资源、综合性的非标市场平台,涵盖股权、资产、自然资源、环境权、阳光采购和数据要素等近30个具体的业务品种,已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产权交易所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为例:
北京产权交易所旗下北京绿色交易所积极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双碳管理公共平台和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旗下的中国技术交易所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2023年9月,上海交易集团成获批成立,上海交易集团以上海联交所为基础组建,以产权交易、公共资源交易为核心业务,大力发展“双碳”、私募基金份额转让、知识产权交易、不动产租赁等业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要素、全资源市场化配置交易集团。
3、链接区域性股权市场、证券市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金融创新撬动科技创新
产权市场的投行化、金融化功能愈加明显。产权市场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融资的同时积极发挥好资本市场并购等功能,推动资本向高技术产业、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平台。
强化融资募资服务。拓宽投融资主体范围,如根据“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通过拓展各类非标债权融资服务(如产权债、各类非标债权融资工具等),为各类再生资源提供现货电子交易、挂牌交易等多种金融服务方式,为新兴行业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平台。
强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产权市场根据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提供存量转让、增资扩股、私募进场等股权融资服务和评估、评级、信用增进等中间服务,以及质押融资、债券发行、融资租赁等债权融资服务,通过“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整合各方资源,弥补证券市场规模化、标准化、门槛高的不足。同时,为各类所有制公司“引战改制”提供服务,为拟上市公司开展路演、询价等相关服务,实现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衔接,成为上市企业的“孵化器”和“蓄水池”。
积极开展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优化私募股权交易与流转,为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提供综合服务,促进私募基金与区域性股权市场融合发展,助力金融与产业资本循环畅通。以私募基金份额转让平台为基础,不断引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规范培育,进而把私募股权转让平台打造成服务实体经济和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动标准化债券业务试点,支持发行“绿色债券”“数字债券”“科创债券”等,拓宽实体企业融资资金来源,建立健全国内多层次债券市场。
4、创设“科创专板”,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产权市场进一步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项目投资牵引作用,促进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布局,提升实体经济活力和推动新质生产力优先发展。
创设“科创专板”,支持国有企业以混合所有制积极参股、控股高新技术龙头产业,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创新力。结合国内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型特色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产权市场依托其完善的规则制度体系、项目资源和市场投资人集聚功能、价值发现功能和信息披露功能等,提供全产业链的衍生服务和增值服务,有效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
优化央地国企产股权结构,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国有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发展壮大。通过产权市场与证券市场双轮驱动,延伸打通资本市场服务链条和通道。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众多VC、PE进场。产权市场通过信息共享、服务互通、机制互认等方式,为企业“引战改制”提供服务,助力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最终向科创板、创业板、专精特新专板输送新质生产力新鲜血液。
服务央地国企需求,建立良性运营体系。产权市场引导优质资本资源聚焦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提升在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投融资服务、并购重组、绿色金融等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发挥资金融通和投融资中介传统作用,促进国内国际资源要素的充分流转和高效配置。
5、培育新型生产要素市场,推动国有产权业务和创新业务的融合发展
深化“双碳”服务,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产权市场紧抓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加快构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绿色交易市场,提升“双碳”服务能级。
拓展知识产权估值与交易,助力新兴技术和产业创新。近年来,产权市场聚焦科技企业等市场主体需求,搭建“知识+资本”融合平台,提升知识产权交易服务的能级和影响力,促进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
推动数据资产化,释放新型数据要素价值。积极探索建设高标准的数字化交易平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加快探索产权市场数据要素资产化的实践路径;二是产权市场要持续挖掘数据价值,打通数据、业务、场景等信息,实现产品服务数智化、场景化,加速产品、业态、商业模式的创新。
(来源: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